中国花生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6-08-09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特色出口农产品,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不但在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世界的花生生产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1  中国花生生产特点
1.1  种植面积波动增长
建国以来,我国花生种植面积经历了快速上升期(19491956)、急速下滑期(19561961)、恢复发展期(19612003)、徘徊调整期(20032007)和稳步增长期(20072013)5个阶段,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1)19491956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从1949年的125.44hm2增长到1956年的258.17hm2,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党和政府一系列关于油料作物增产和农民积极种植花生的政策与措施的激励[12]19561961年,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及其它因素影响,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大幅度滑坡,下降到1961年的119.98hm2,创历史最低纪录;19612003年是我国花生生产恢复发展期,花生种植面积增长到2003年的505.68hm2,尤其是1978年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花生种植积极性高涨,全国花生生产快速恢复并逐步趋升,2003年的花生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20032007年,受农业宏观政策因素影响,我国花生生产进入徘徊调整期[3],种植面积下降至2007年的394.49hm220072013年,我国花生生产步入稳步增长期,2013年种植面积达471hm2[4],花生播种面积同比2012年增长1.54%


1  19492013年中国花生播种面积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其中2013年数据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数)
1.2  产量总体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花生总产量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长期走势尤其是2000年以前的走势基本与播种面积的走势保持一致(2)19491956年为上升期,总产量从1949年的126.83t增长到1956年的333.61t19561961年为下滑期,总产量下降到1961年的104.86t,其中1960年的总产量仅为80.45t,这是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花生播种面积大幅滑坡所致;19612002年为恢复发展期,花生总产量增至2002年的1 481.76t,这一时期总产量的逐步提高主要得益于花生收购价格的提高和花生种植面积的增长;20022006年为震荡下行期,花生总产量震荡下跌至1 288.69t,这一时期总产量的下降与当时的农业宏观政策密不可分;20062013年为稳步增长期,花生平稳增长至2013年的1 700t[4],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2013年中国花生总产量较2012年同比增长1.85%


2  19492013年中国花生总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其中2013年数据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数)
1.3  单产水平稳步提高
我国花生的平均单产水平与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发展曲线不太一致,但总体发展方向是一致的,除1960年因严重自然灾害导致单产水平急剧下降以及个别年份较低外,其它年份基本保持波动增长态势,尤其是19761985年和20032013年两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持续增长势头(3)19761985年单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是分不开的;20032013年单产水平稳步提高主要得益于栽培技术和机械化播种水平的提高。1949年我国花生单位面积产量为1 011.04kg/hm2,而1960年的自然灾害更是使单产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水平,仅为598.05kg/hm2,之后单产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已提高到3 598.46kg/hm2,而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31014日发布的预测数据,2013年中国花生平均单产为3 609.00kg/hm2,同比增长0.3%[4]。花生单产的年际变化很大程度上与气象因素有关,特别是生长后期遭遇大量降雨,可造成单产大幅下降乃至绝产,1989年、1992年、1997年和2003年等年份单产较低,均与降雨密切相关[5]


3  19492013年中国花生单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其中2013年数据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数)
1.4  科技推动作用增强
1950年以前,靠人工和畜力进行栽培、管理和收获是我国花生生产的基本状况;1950年后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的发展,尤其是春播高产栽培模式促使我国花生单产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采用机械化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20世纪6080年代是我国花生机械化生产的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花生栽培模式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和发展,花生产量大幅度提高。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一时期市场需求导向明显,重大科技成果广泛而快速的推广应用对花生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16]。进入21世纪,我国花生生产机械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单产的提高由过去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方向发展,科技已成为提高花生产量的主要推动力量[7]
1.5  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花生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国际竞争力排名稳居第三至第四位,国际地位比较稳定,其竞争优势集中表现为资源、产量、市场占有率及价格优势[8-10]。从资源方面来说,我国花生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已达200余种,随着育种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已经培育出了许多高产、高油脂、高蛋白的优良品种,目前不论是栽培品种还是野生品种都是全球最多的,且优良的品质也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声誉[1112]。从产量上来说,在世界花生主产国中,我国的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具有竞争优势[1]。从市场占有率上来说,我国花生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虽有一定的波动性,但基本稳定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具有比美国和阿根廷相对较大的优势[10]。我国花生品质较好是走俏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但我国花生相对较高的价格比较优势也是影响因素之一[13]
1.6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花生生产受气候条件、土壤地力、水利条件、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14]。从国家统计局20082012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花生主产无论是在种植面积上还是在单产水平上区域间发展都极不平衡。从种植面积来看,近几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较大的依次为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广东和四川等,宁夏、西藏、上海、甘肃、天津、北京和新疆等地种植面积较少,2012年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河南省,为100.71hm2,而宁夏回族自治区仅为0.007hm2,前者是后者的14 387.29倍;从单产水平来看,近几年单产水平较高的有河南、山东、安徽、新疆、江苏、河北、天津、湖北、甘肃等地,而云南、宁夏、内蒙古、贵州、重庆等地的花生单产水平较低,2012年最高的是新疆,为4 894.87 kg/hm2,最低的是云南,仅为1 536.57kg/hm2,二者之间相差3 358.30kg/hm2,新疆是云南的3.2倍。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山东、安徽近几年的花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而新疆的花生单产水平尚不稳定。此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之间的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造成我国花生生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除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差别外,适宜良种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缓慢,以及未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15]
2  制约中国花生产业发展的因素
2.1  花生生产成本高
花生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约占40%,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带动农业生产服务收费涨价,花生播种和收获费工的特点已成为花生生产规模及效益增长的重要限制因子,并从根本上削弱了我国花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6]。此外,化肥、农用机械、农用机油等农资价格普遍上涨,直接抬高了花生的生产成本,且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资价格的上扬,助长了花生生产成本的高走势。
2.2  机械化水平较低
我国花生的耕种收仍然以人工为主,播种和收获两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花生收获作业环节的机械化率直接关系到我国花生产业的整体机械化水平,然而2012年我国花生的机收率尚不到20%,而美国高效率的花生作业的机械化代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花生作业机械化收获技术,位居全球之首[17]。低下的机械化水平极大地限制了我国花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花生作业机械化收获将是我国花生产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3  深加工水平较低
我国对花生的深度开发利用起步较晚,深加工产品少,且加工水平较低。当前我国生产的花生50%60%用于榨油,25%35%直接食用和用于食品加工(仅约10%用于深加工)3%5%用于出口,约8%为种用消费,国内消费量占总产量的95%以上,深加工水平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相比有很大的差距[1819]。现阶段,我国花生加工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原料品质低,加工专用性不强;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高;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加工设备落后,科研力量薄弱,技术创新能力差;深加工的产品品种少,应用范围窄,大多数产品都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低[1920]
2.4  出口贸易效益下滑
近年来国际市场对花生产品的需求增长不明显,同业间竞争加剧影响了我国花生出口声誉,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同时出口贸易效益明显下滑,主要体现在:出口经营秩序混乱导致出口效益大幅下滑;出口花生质量下降导致退货从而效益下降甚至亏损;外贸出口队伍的业务素质不高,不精通国内外花生品质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的差异,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21]。从长期来看,出口贸易效益下滑必然会对我国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  中国花生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对策
3.1  科技进步保障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在我国花生品种资源、品种改良、高产优质栽培、单产提高、花生油产量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年来,大批花生优异资源在育种中得到了应用,并育成了花生新品种300多个,其中单产7 5009 000kg/hm2的高产品种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品种抗病性研究和分子标记、基因克隆及转基因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也有较多科技创新[22]。因此,科技进步无论在我国花生生产的数量增长还是质量提高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支撑,未来我国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优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培育、高效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研发、构建花生创新科技体系等将是未来工作开展中的重点。
3.2  通过发展机械化降低花生生产成本
花生的生产和收获用工多、劳动强度大,而我国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当前发达国家的花生收获机械化正针对其花生种植特点,向大型化、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等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发展,花生收获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单位产量的生产成本较低[2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因此,未来应针对我国花生主产区生产特点和自然条件,提高花生机械化生产和收获的技术水平,通过发展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
3.3  深加工水平提高带动产业大发展
目前,花生的营养保健价值不断受到重视,世界花生已从油用向食用方向发展,食用花生市场潜力巨大,未来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花生产品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花生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较少。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丰富的花生资源和不断增长的产量,将为花生食品的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并提供良好的开发空间。因此,应以满足人民的营养和健康保健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契机,加大花生深加工技术和设备研究的投入,借助科技进步的力量,大力发展我国的花生深加工产业,提高花生的出口创汇能力,进而带动整个花生产业的全面发展。